为了套取现金,典当行的检验师李某竟然淘来假货,并伙同好友陈某找来“客户”,将这些假的金条、首饰、手表、钻石等物品以他人名义存入典当行,侵占百万当金。
近日,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检察院对李某、陈某以涉嫌职务侵占罪向静安法院依法提起公诉。
买来假黄金虚拟典当套现金
2013年6月,26岁的李某进入上海某典当行工作,刚进公司的他勤勤恳恳跟着师傅学,随着鉴定技术的提升,他被派至分行委以重任,主要负责当品的检验、鉴定、估价、当品封存、当票开具、支付当金等工作。
正常的典当交易,是将典当物品送至典当行,由典当行的检验师鉴定物品真假,并进行估价,如若可以交易,便将当品封存,登记客户信息后,为客户开具当票,并支付当金。而客户每月需要支付一定的利息之后才能赎回当品。
在这家典当行里,开票、估价、检验、封存都是李某自己一个人操作,他上班时负责收顾客给典当行的物品,再把钱给顾客,典当物品的真伪都由李某把关,他还有一个服务员打下手,但这个服务员根本不懂业务。一个人做主的他找到了管理上的漏洞,利用这个职务便利动起了歪点子。
按照店方和李某的约定,收进假货要由李某赔偿。但由于缺钱,李某也顾不了那么多了,他试着从不同渠道找来一些身份信息,虚拟出所谓的“客户”,并淘宝买来假的金条、首饰、钻石,以“客户”的名义存进典当行。
既是来典当“贵重物品”的“客户”,又是收当品的检验师,李某自己一手完成操作,成功套取出典当行的当金。
宋***是真实的典当客户,2015年来典当一枚铂金戒指,李某看钻戒是真的,按正常操作给了宋***5000余元,在办理手续中宋***提供了身份证复印件。
之后李某用宋***提供的身份信息伪造了四次虚假典当,套出典当行现金8万余元,而这四笔当金都被他本人拿走,用于填补公司利息,和他自己的生活开销。
由于宋***当初典当这个戒指就决定以后不会赎回,李某偷偷地把铂金戒指拿出卖掉,并换成了一个假的戒指放在典当行,同时伪造成继当的样子。
拿到钱的李某迅速挥霍,但由于套现资金数额大,相应的就需要支付高额利息,李某渐渐连每月的利息也难以为继,害怕被老板发现的他找到好友陈某,诉说“苦衷”。
里应外合典当铺变银行放贷补亏空
2016年,陈某因家中有事找李某借钱,李某便向他介绍起了这个来钱的好路子,让他可以拿着从店里套出来的钱到外面去放贷,赚到的钱对半分,也可以介绍一些人到李某这里来借钱,以贷出的高利息来补利息差。
陈某按照李某的安排,几次来到典当行,只用出一个身份信息,再签几个字,十万块钱便到手了。他将套出来的十万块以高额利息放贷给了他人。
陈某也曾介绍过几个人来找李某借款,手法一样,李某事先提供给借款人假的典当物,让借款人到典当行按照正常流程典当,获取当金之后立刻交给陈某,由陈某收取利息,进行分配。
但二人合谋的“放贷计划”并没能维持下去,陈某放出的贷款中本息全部收回的并不多,二人的资金链断裂,而李某面对的是典当行巨额的利息。
据李某供述:每当他快支撑不下去的时候,便让陈某带朋友过去走典当程序拿钱出来平账。同样的,每次李某都会将假的典当物准备好,只用他人的签字和身份证复印件便顺利将钱套出。而出了门,李某便把钱又全数收了回去,拿去支付欠典当行的利息。此时李某面对的已经是巨大而无法弥补的空缺。
据检察机关审理查明:一方面,自2015年2月起李某虚构典当业务171笔,涉及当票金额人民币400余万元,其中支付续当利息给公司197万元,实际侵占公司资金249万元。
另一方面,犯罪嫌疑人陈某与李某结伙,由陈某介绍多人至李某处从事虚假典当行为,已通过上述方式虚构典当业务25笔,涉及当票金额67万余元。
近日,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检察院对李某、陈某以涉嫌职务侵占罪向静安法院依法提起公诉。
检察官说法
承办此案的检察官指出,本案中李某之所以能“瞒天过海”,完全是利用了自己独自操作的职权便利。
检察官提醒广大公司,应完善人员操作、管理制度,在公司内部进行严格审查,在层级管理上应实现有效监督,可不定期进行管理检查。以本案为鉴,举一反三,经常性地开展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,加强对内部员工尤其是重要岗位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预防。
|